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录取分数线-凯时尊龙官网

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录取分数线-凯时尊龙官网

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录取分数线

时间:2022-11-13 04:47
正文资讯

徐海涛

盐道街在成都著名的锦江大礼堂的东边,隔人民南路相望。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。现在西起人民南路(以前是西起指挥街口和桂花街的十字路口),东边与南府街相接,东头是一个丁字路口,有一条往北方向的新开街。自来水桩在南府街口子上,有一个公共厕所也是在南府街。

盐道街的得名是因为清朝的盐茶道衙门设在这条街上。盐茶道相当于现在的啥子官?百度说是相当于现在的省烟草专卖局局长,正厅级。这个官是资格的肥缺,所以衙门也修得巴适的得板!安逸得要命!&34;占地面积大,绿化又好,叠院幽境,花木茂盛,四季飘香,又是学区房&34;。把现在开发商用来吹嘘自己楼盘的广告词拿来形容那个衙门,随便你咋个吹都不会过头。我小时候的盐道街不长,只有不到200米,不宽,只有7米。先说南边(就是从指挥街过来的右手边),和桂花街交界的口子上,在桂花街那边有个干杂铺,在盐道街这边有个烟铺子,往东是一个居民院子,院子东边还有一个小巷子,(不晓得名字了)过了巷子,又是院子。

过了院子是一个生产机器配件的街道生产组,其实盐道的南边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的院子,估计在旧社会是有钱人家的独院,人民当家作主以后把这些院子分给老百姓了。

在快到盐道街的东头,有个大院子,这个院子的门牌号码是盐道街3号,这个院子比较大,没有分给老百姓,而是成了四川出版社的大院,里面有好多的出版社,据说有九个四川省级的出版社都在这里。我是在刚刚会认得字的时候就晓得这个地方了。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所有的课本上面都有这样的的字&34;地址: 成都市盐道街3号&34;。(一直到了21世纪的哪个时候我记不得到了,川版图书上面的地址才不是盐道街3号了)说了盐道街的南边,再来说北边。就在出版社的大院的对面,就是盐道街小学,小学的西边又是盐道街中学(据说,这两个学校就是当年的盐茶道衙门的所在,一个衙门的地盘可以当得到两个学校,你说这个衙门有好提劲)

学校往西,挨着一个居民院坝,然后是公共厕所,隔了一个小巷是派出所,在盐道街和指挥街的口子上还有一个老虎灶。盐道街既然是因为盐茶道衙门而得名,那么就在说一下这个衙门。到了民国时期,比较重视教育。在民国初年就利用这个衙门办了高等师范学校,1918年因高等师范迁入皇城,这里就开办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35年又改成了省立成都师范学校。49年人民当家作主以后,名称几次变动,

50年代这里是成都第二师范学校,成都二师是座专为全省各县市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。二十世纪初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挽救濒于灭亡的大清国,下诏废科举办新学,用八国联军之役清廷对各国的赔款返还的银子,在全国十几个重要省会兴办的高等师范学堂,它位居榜首。自清廷、民国乃至四九之后一段时间,一直实行向全省公招优秀学生,不仅吃饭不要钱,还发给生活费。作家巴金、艾芜、沙订等一代文化名人都是从这所学堂走出去的,中共五老之一的吴玉章曾担任过这所学校的校长,朱德以及王佑木、杨阊公、李硕勋等老一辈共产党人,都先后在这里受教或讲学,故名满蜀中。

50年代成都发生过“二师事件”,当时是说的是“小匈牙利事件”,“反革命事件”。

起因是咋个的呢?

1957年4月的一天,在成都第二师范学校(简称成都二师,现名成都市盐道街中学)阅报栏前,围着很多十六七岁的学生娃娃,在争看上海《文汇报》上的一条消息,说的是安徽省某乡干部克扣小学教师工资,还殴打一位叫常金白的教师。对于这些明天就要去作教师的学子们,这消息不能说不与他们息息相关。整个上午阅报栏围满了学生,读报的、议论的,沸沸扬扬,人头攒动,有人在报上批字,有人响应,一时群情激愤像锅开了的水。很快,出现了一张要求政府严惩殴打教师凶手的大字报。学生们要求校方和成都市政府允许学生声援常金白,并希望把声援信刊登在报刊上。这当然遭到校方的拒绝。恰在此时,省里来通知:从今年起对师范生的全年伙食费只供9个月,寒暑假伙食自行解决,这个改变建校以来传统作法,被一些学生和常金白事件搅在一起,一时群情沸腾,反抗之声不断,有人提出上街游行,一个叫徐航的高班学生,当即写了《告全市人民书》。徐航本名徐荣忠,是58级学生,他想学梁启超办《少年中国》,就也办了张《蓉城少年报》,引来许多同学投稿,还刊登过作家石天河等人讨论文艺的书信。

晚餐后,学生们陆续走向学校大门,却发现大门被许多不名身分的“市民”堵住了,其中几个高大强壮的人在大声喝斥:“不许外出!不许闹事!”

这时不知谁按响了学校的紧急电铃,有人打开广播高喊:“二师同学,暴徒冲进学校打学生了,快去增援啊!”于是,更多的学生奔向大门。“市民代表”见势退却,挨了打受了委曲的学生紧追不舍,还拾起遗弃在地上的木棍,一路追到派出所。派出所空无一人,被激怒的学生们已有六七百人,便手挽手一路雀跃欢呼,沿着几条小街狂呼口号返回学校,这就是惊动北京高层的所谓“二师学潮”。

学生回校以后就安静的入睡了。他们哪里晓得,等待着他们是什么样的命运呢?

后来的时间里,在一次全校的集会上,学校张校长给大家介绍了一位新调来的徐副校长,后来学生们渐渐知道这位徐副校长曾是东城区公安局的副局长。在这位徐副校长的领导下,学校成立了有共青团成都市委学生工作部、教育局、东城公安分局和校方保卫人员组成的“二师事件处理工作组”,这个工作组直接对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石负责。工作组的任务是发动群众,调查揭露隐藏在二师学生中的“阶级敌人”和有“反社会主义情绪”的其它分子,以待上报并研究决定如何处理。

后来,这个学校全校一千多名学生划了一百多名右派,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,全是黄毛未蜕,乳气未干的娃娃。还挖出来了一个&34;反革命大同党“

二师这些十几岁的男女娃娃小右派们怎么办?李井泉发话:&34;他们也是生产力,送大凉山劳动去。&34;——成都市就把他们编组成一个劳动大队押送到了四川西昌大凉山上,做了一个没有劳改期限的不是犯人的犯人。这一去就是十年,上世纪六十年代,大饥荒席卷全国,大凉山劳改场的管理人员因为饥餓疯狂虐囚,可怜这些娃娃右派们个个在劫难逃……”

那位驼背的钢琴家到凉山不久便去世,临终前想唱支歌也没了力气,大凉山灰暗的天空中似乎飘荡着这音乐奇材无尽的哀诉;那个想学梁启超办《蓉城少年》的徐航,因饥饿难忍,劳动时捡了地上的一个烂西红柿,竟被当地民兵按在地上,用鹅卵石打得脑浆迸溅一命呜呼。

二师的同学中至今流传着57级某班两个少年右派的悲惨故事。当工作人员向他们宣读改正右派的通知时,发现两个人的眼珠不动,正惊异间,两个同学忽然放声狂笑,笑声十分恐怖,然后突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。

二师事件中被调到二师任副校长的原东城区公安局副局长的徐某,竟也在运动后期被人控告同情学生而被打成右派;而领导清查二师事件的中共成都市宣传部部长叶石也成了右派,这真是叫人哭笑不得的殊途同归。

后来这个学校名字改成&34;四川省成都盐道街学校&34;。过后又分开成了中学和小学两个学校。

从七八十年代开始,盐道街中学名气逐渐提高,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生,得益于校风严谨和老师的严管和要求,涌现出了许多好老师,同学们印像最深刻的就是原来的教导主任王老师。他长得瘦高精干,精力充沛,可能源于他酷爱跑步。他每天早上穿着背心、短裤在操场上跑十几圈。早上在大操场晨会一般都是他先讲纪律,对学生很严肃,那些费头子娃娃更是怕他,经常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,正因为严管,盐道街中学的校风一直很好,也培养出多位优秀人才。例如79年四川省高考状元瞿永忠,现在是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。盐道街中学的同学们,大家毕业多年后说起母校,都感到自豪。对王老师大家都交口称赞,也非常感谢他。盐道街中学进门直路到后操场地下,在七十年代修建了人防工程,就是防空地道,前面与人民南路相连,后面可以走到人民公园。

  • 联系凯时尊龙官网
  • 公众号:徐拾记凯时尊龙官网
  • 微信:xincanshu
网站地图